赖清德挑衅激化,日本提前“交底”,美国也不接招:无人敢陪他赌
当赖清德与萧美琴在太平洋西岸上演“红黑脸”双簧,本以为能博得国际青睐,却只换来最冰冷的现实账本:日本企业正用脚投票大撤离,日本政府更提前“交底”:台海有事,概不负责!这不仅是经济上的“差评”,更是对“台独”之路未来安全性的最无情宣判。
当赖清德和萧美琴在太平洋西岸演着一出“红黑脸”双簧时,最敏感的资本市场,早已悄然递上了一份“差评”。这份“评语”来自日本企业,它们用脚投票,给足了现实的冷酷。
在台日企对台湾地区的直接投资,在2023年跌到了近五年来的最低点。4.52亿美元,这数字本身就透露出一种不安的信号。
投资下降并非偶然。要知道,自2022年起,在台的日本企业已经连续三年进行内部的撤离演练,仿佛在为某个不愿提及的时刻做准备。
政客在台上表演,嘴上说着“反共”、“爱和平”。资本却在台下默默打包,规划着撤离路线。这不仅是商业决策,更是一份对地区安全与稳定性的“不信任投票”。
这份来自经济前线的“现实账本”,究竟预示着什么?它似乎在提前揭示,某些政治盘算,终将在冷酷的现实面前碰壁。
《金融时报》的一篇报道,直接戳破了台海地区某些自欺欺人的泡沫。日本政府已经正式知会了所有在台日企,一旦台海有事,政府无法组织撤侨。
这话说得很直白,也很无情。这意味着,近三千家在台日企,包括那些占据三分之一比例的半导体相关企业,都得自求多福。
日本官员甚至明确表示,日本在外交上不承认台湾当局为“政府”。这句话的重量不言而喻,直接切断了任何潜在的“盟友救援”幻想。
这并非日本突然变心。其背后是清晰的法律约束和残酷的现实能力限制。日本自卫队在海外行动,必须得到“东道国”的批准。
而日本政府承认的是北京,不承认台湾当局。这层法律屏障,使得日本自卫队几乎不可能合法进入台湾岛执行大规模撤侨任务。
能力短板更是显而易见。2021年,日本在阿富汗撤侨的行动就足以说明问题。三架运输机,五次往返,最终只撤出了区区一人和十四名阿富汗人。
对照在台的数万名日本人,以及近三千家企业,阿富汗的案例简直是杯水车薪。日本政府这次“交底”,与其说是警告,不如说是提前切割责任。
这表明,在所谓“日台友好”的政治叙事背后,是日本政府对自己国家利益、法律框架和实际能力所做的冰冷计算。
就在赖清德高调抛出“反共、反陆、反吞并”言论后不到一周,大陆解放军用行动给出了最直接的回应。七月十六日至十七日,台海周边气氛骤然紧张。
五十八架次军机,九艘军舰,还有一艘公务船,同时出现在台湾海峡。这次部署的时机也很有讲究,恰逢台军“汉光四十一年”演习的敏感时刻。
这不是简单的“例行巡航”,其规模和时间点,都指向一个明确的信号:对“台独”挑衅的精准反制,以及对台海军事现实的重新塑造。
这次部署,显然是对台军演习的直接反制和节奏干扰。它展示出大陆军队能够迅速且大规模地进行前置部署,其随时转化为实战的能力。
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的表态,更是将军事行动与政治决心紧密绑定。他明确指出,“台独”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。
林剑强调,任何分裂图谋,都无法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,中国必将实现完全统一。这番话语,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。
正是有了这本压倒性的“军事账本”,日本才不得不提前计算自己的“亏损”,并选择“切割”。军事现实,是所有政治和经济算计的基础。
赖清德和萧美琴的“红黑脸”双簧戏,其核心目标观众,无疑是美国。赖清德用激进言论巩固“反共”人设,萧美琴则扮演“爱好和平”的角色。
这种分工,旨在营造一种“台湾受到威胁,但依然理性”的形象,以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,尤其是来自华盛顿的青睐。
然而,白宫方面的反应却显得异常“冷静”。对于赖清德计划八月上旬“过境”美国的请求,美方态度模糊,仅表示将“依照过去惯例处理”。
这“依照惯例”的回应,在外交辞令中,等同于没有明确给出许可,更没有表示出任何热情。这与赖清德团队所期待的“高规格”待遇大相径庭。
回顾他上次以“外交之孙”身份“过境”的尴尬,白宫这次的模糊表态,无疑是再次给其“谋独”企图泼了一盆冷水。
这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。在中美关系处于缓和轨道的大背景下,美国不愿因台湾问题,特别是因民进党的政治表演,而再次激化两国矛盾。
美国政府的态度,直接影响着日本等其他国家的判断。当美国都不愿为这场“政治大秀”买单时,其他国家自然会选择观望甚至退场。
赖清德和萧美琴的喊话,最终没能换来一张实质性的“门票”。资本的“账本”、日本的“账本”,以及中美大国的“战略账本”,都清晰地表明一个事实。
没有人愿意为这场耗资巨大的“台独”表演买单。当外部世界纷纷从“观众席”退场,只留下警告和撤退的背影时。
民进党当局的政治表演,彻底沦为一场自说自话的独角戏。这场戏,没有观众,没有喝彩,只有冷风和现实的打脸。
言过其实者,必败于现实。任何脱离现实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的政治叙事,最终都将被现实本身所戳穿。台独之路的尽头,不是虚幻的“国际支持”。
而是无法回避的现实绝境,和被所有人都看穿的政治空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