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京终于愿意见特朗普,但谈判地点并未定在中国,美俄会晤背后藏惊天秘密?
普京终于松口,同意和特朗普坐下来谈谈。这消息一出,立刻搅动了国际舆论。但有个细节很有意思,另一位想上谈判桌的人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,却被明确告知“现在不行”,直接吃了闭门羹。
这出大戏的背景,是特朗普给俄罗斯设下的10天停火期限。眼看期限将至,白宫特使史蒂夫·威特科夫先行一步,在本周三抵达莫斯科,和普京谈了大约三个小时。紧接着,美俄双方就都放出风声,说两国元首要见面了,最快可能就在“下周”。
轮也该轮到阿联酋了
会晤地点一度引来诸多猜测。瑞士、土耳其、沙特、卡塔尔都是备选。中国也曾被提及,前提是特朗普愿意出席9月3日的阅兵式。不过,这个传闻已经一个多月没下文了,可能性越来越小。
现在看来,真正的赢家是阿联酋。普京在会见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后,亲自点了名,说阿联酋将是“最合适的地点之一”。穆罕默德总统这次亲自跑一趟克里姆林宫,显然就是为了促成并承办这场峰会。
海湾国家确实在这类斡旋中越来越活跃。沙特办过美俄高层会谈,土耳其承办了三轮俄乌谈判,卡塔尔是以色列和哈马斯的谈判地,瑞士则是中美对话的老地方。这次轮到阿联酋出面张罗“特普会”,也算顺理成章。
特朗普想当和事佬,普京却不给面子
特朗普最初的设想其实更宏大,他想搞一个“三边会晤”,让自己、普京和泽连斯基坐到一张桌子上。为此,他还特地给欧盟和泽连斯基打了电话,对方也表示支持。泽连斯基本人当然想见普京,特朗普也乐得当中间人出尽风头。
但普京压根不接这个茬。他明确表示,目前不考虑与泽连斯基会晤。普京说得很直白,见面倒不是完全不行,但前提是“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”,而这些条件“目前仍然遥不可及”。
条件是什么?其实就是乌克兰同意割让乌东四地、全面撤军、放弃加入北约,并答应俄方一系列要求。在普京的设想里,他必须以“战胜者”的姿态出现,而泽连斯基只能作为“战败国的非法总统”在协议上签字。他不想给对方任何在谈判桌上争吵的机会。
在普京明确拒绝后,特朗普也只好接受现实。他改口说,普京和泽连斯基见不见面,并非“特普会”的先决条件,他会分别与两人见面,目的是“阻止杀戮”。
停火不停战,美国的新方案
既然泽连斯基被排除在外,那特朗普和普京到底要谈什么?据《欧洲真理报》透露,特使威特科夫带到莫斯科的,是一份关于结束战争的新方案。这份方案很有讲究,核心条款包括一份停火协议,但并非全面的和平条约。
具体来说,方案实际上承认俄罗斯目前的领土扩张,但不从法律上正式承认其合法化。至于被占领土的地位问题,则推迟49年或99年再讨论。作为交换,西方将解除对俄罗斯的大部分制裁,并恢复能源合作。
这让人想起今年4月美国提出的另一份方案,当时提议正式承认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,默许乌东四地由莫斯科控制,解除大部分制裁,但不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。那份方案被普京直接否决,克里姆林宫的底线是乌东四地必须全部拿下,否则没法向国内民众交代“胜利”。
结语
所以,对这场即将到来的“特普会”,外界实在不应抱有太高的期望。普京之所以愿意谈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特朗普的“最后通牒”带来了压力,他需要亲自出面为前线俄军争取时间。据说,俄方还准备了一份“空中停火”方案来应对。
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俄乌冲突绝不会因为一次会谈就戛然而生。俄罗斯付出了巨大代价,在没有实现其核心目标前,不可能轻易收手。战场上的形势也对俄军有利,库皮扬斯克和红军城都面临巨大压力,俄军没有理由在占据优势时让步。
有人担心俄罗斯会借此机会倒向美国,疏远中国。这种想法其实多虑了。自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,俄罗斯的“向东看”战略就一直在推进,中俄关系发展到今天的历史最佳水平,是多年积累的结果,并非一场会谈就能改变的。
说到底,谈判桌上能拿到什么,最终还是取决于战场上能打出什么结果。各方都有自己的算盘,这场会晤更多的是一次试探和博弈,而不是终结冲突的句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