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-20T突击鹰挂毫米波导弹,这种武器让中国搞成了大白菜?
近日,一张直-20T“突击鹰”直升机挂装新型导弹的照片火遍社交媒体,引发全网热议:中国又把高端武器搞成了“大白菜”! 这不只是军事迷的狂欢,而是真实发生的技术奇迹。
这款俗称“白头弹”的毫米波反坦克导弹,采用了球形白色整流罩设计,结合毫米波图像制导和双向数据链,能让导弹发射后自己找目标,彻底甩掉西方昂贵的标签。
它装备在直-20T上,挂载方式巧妙混合激光和毫米波型号,实现低成本量产,让曾经的“神器”变得像白菜一样普及又实用,战场优势瞬间拉满。 下面我们看看它怎么把对手甩在身后。
直-20T“突击鹰”直升机这次展示的新挂载方式让人眼前一亮。 照片显示它同时携带了8枚反坦克导弹,上层挂架安装了AKD-10/10A激光半主动导弹,下层则是白头的毫米波型号AKD-10/10A。
这种混合配置是为了最大化实战效果,激光制导适合精确打击已知目标,毫米波导弹能超视距锁定多个装甲车,两种模式互补提升战场适应力。
整套武器系统适配直-10、直-19、直-20T和直-21等国产直升机,操作起来简单高效,飞行员一键发射就能轻松应对各种复杂环境。
AKD-10/10A导弹是中国的第二代重型空射反坦克武器,结构分为五个舱段,包括导引头、战斗部、自动驾驶仪、发动机和舵机舱。
弹长大约1.75米,弹径0.17米,整体重量46公斤,早期版本采用激光半主动制导,命中率高达88%以上,有效射程最初7公里,最新AKD-10A提升到10公里。
改进后增加了毫米波和红外图像制导选项,毫米波型号的头部设计酷似球形灯泡,工作频段高,能穿透雨雾和烟雾清晰锁定目标,红外版本则利用热信号避免目标伪装。
这些制导机制让导弹在7-10公里范围内实现“发射后不管”,驾驶员释放完导弹就转移注意力,不需要全程盯着,极大提升了生存率。
毫米波制导技术是关键突破点,它让AKD-10/10A媲美英国的“硫磺石”导弹。 二者都使用毫米波雷达和双向数据链,武装直升机能在低空快速齐射多枚导弹,系统自动分配打击对象,实现多目标覆盖。 相比之下,英国硫磺石依赖毫米波单一模式,中国导弹融合了激光半主动双模,抗干扰更强。
实战中,多架直升机组成编队伏击,搭载毫米波雷达的无人机或前导直升机探路识别目标,通过数据链实时传递坐标,后续机群一拉操纵杆齐射导弹集火覆盖。 这种战术能让一群坦克瞬间蒸发,敌人防不胜防。
不止于此,中国还升级出更远的反坦克导弹,如蓝箭-21和CM-502KG。 蓝箭-21采用毫米波图像制导或毫米波加激光半主动双模制导,射程达18-25公里,远超AKD-10A得10公里,能穿透更远敌阵攻击多目标集群。
CM-502KG导弹重量45公斤,战斗部装药超过11公斤,飞行速度达到1.1马赫,最大射程同样25公里,使用红外图像制导和双向数据链,隐蔽性强不易被探测,适合在夜间或复杂地形发动突袭。
这些导弹都已在解放军服役,红箭-20和天雷-1等型号也在装备中,技术上追平美国AGM-179A联合空地导弹的射程和制导水平。
毫米波制导的“白菜化”背后是惊人的成本控制。 分析显示,中国通过大规模生产,将单枚导弹价格压到西方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,比如AGM-114“海尔法”导弹单价高昂,“白头弹”量产让每单位成本低至可负担水平。
这得益于国产技术共享,导弹设计简化制造流程,实现三军通用,陆军直升机、空军无人机和海军舰艇都能用同一平台。 实战中低成本优势显威力,武装直升机群能饱和式发射大批导弹,耗得起高强度的持续作战。
全球视角看中国已逆袭到顶尖阵营。 多模制导技术如毫米波加红外或激光组合,双向数据链支持下的发射后不管能力,让中国导弹与美欧平分秋色甚至超越。
美国AGM-179A射程仅16公里中国新导弹射程更远,实战测试中中国系统抗干扰和精度达到国际一流。 出口潜力巨大,“白菜价”的毫米波导弹开始吸引中东和东南亚买家,像翼龙无人机一样,中国武器正从高端货架走向大众市场,改变地缘规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