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韩关系遇冷,韩国总统连夜补救!李在明在中美夹缝里慌了神
韩国总统李在明最近干了件矛盾事:先是对中国说“不”,转头又火急火燎给中方递请帖。 6月初,他刚上任就拨通了中方的电话,热情邀请中国领导人11月来韩国庆州参加APEC峰会,还特意强调这是“重启两国关系的重要机会”。
可没过一个月,韩方却突然宣布李在明不会出席中国9月3日的抗战胜利纪念活动,理由是“要优先安排美日韩同盟行程”。 这一拒一邀之间,韩国外交的算盘打得噼啪响,却也透着一股藏不住的心虚。
拒绝中国邀请,韩国怕惹恼美国
李在明拒绝中国的邀请,背后是美国的高压阴影。 7月初,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对韩国加征25%的全面关税,直接砸向韩国经济的命脉——汽车和半导体出口。 这一棍子打得韩国措手不及:半导体占了韩国出口的24.6%,中国市场更是吞下其中四成份额,可美国一翻脸,韩国连讨价还价的余地都没有。
韩国总统办公室的解释更直白:如果李在明此时访华,美国必然怀疑韩国“脚踩两条船”,甚至可能撕毁军费分摊协议。 要知道,美国防长刚要求韩国将军费提到GDP的5%,相当于每年多交几百亿美元“保护费”。 李在明虽然硬气回怼“国防自主权不容谈判”,但真要和美国闹掰? 他不敢赌。
APEC邀请是韩国的“紧急补票”
眼看对华关系要凉,李在明赶紧甩出APEC这张牌。 峰会选址庆州颇有心机——这儿既是他的老家,又是古代新罗与唐朝交往的象征地。 韩媒分析,他想用“历史情怀”淡化政治站队,把经济需求包装成“区域合作”。
更现实的是,韩国经济快撑不住了。 2024年韩国对华贸易罕见出现189亿美元逆差,中资撤离导致钢铁、汽车行业惨淡,连三星都急着来中国谈供应链合作。 李在明急需在APEC上推动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,一旦谈成,韩国能多赚180亿美元,相当于GDP的0.8%。用韩国学者的话说:“APEC是李在明最后窗口,中国若不来,韩国输得底裤都不剩。 ”
在中美夹缝中,韩国像走钢丝
李在明上台时喊着“安全靠美,经济靠中”的平衡术,可现实是走一步晃三下。 他给三国领导人打电话的顺序就露了馅:先打给美国表忠心,再联系日本稳同盟,最后才找中国谈生意。
美国早看穿他的小心思。 白宫一边祝贺他当选,一边警告“别向中国靠拢”;韩国刚提名清华毕业的知华派金民锡当总理,美国反手就把韩国塞进汇率操纵观察名单。 而中国虽恢复对韩稀土供应释放善意,但也冷眼旁观:尹锡悦时期韩国配合美国芯片制裁、触碰台海红线,这笔账还没清呢。
经济救命稻草拴在中国身上
韩国企业比政府更清醒。 三星太子李在镕早早就跑到中国谈合作,因为韩国芯片设计超35%依赖中国技术,电动车电池原料八成从中国进口。 就连韩国民众也心知肚明——58%的人认为“过度亲美损害国家利益”,72%的受访者希望三年内能访华。
可李在明在国内被保守派架在火上烤。 他刚发出APEC邀请,最大在野党国民力量党就骂他“亲华卖国”,扬言若峰会涉及台海议题,立刻启动弹劾。 一边是美国举着关税大棒和驻韩美军当筹码,一边是中国握着1800亿美元贸易的合作协议,李在明站在中间,手里的牌越打越少。
APEC成了韩国的面子工程?
这场峰会表面风光,实则危机四伏。 如果中国领导人真能赴约,将是11年来首次访韩,象征意义远超实质。 但韩媒普遍悲观:李在明既想借多边场合谈敏感议题,又怕美国监听;既要在联合声明里塞进经贸成果,又得躲开保守派的“亲华”指控。
更讽刺的是,韩国一边拒绝中国9月的邀请,一边又盼着中国11月来救命。 庆州APEC请柬像张迟到的悔过书,但外交信用一旦破产,再精美的包装也换不回真心。 眼下韩国汽车工厂停工、半导体库存堆积,李在明的“平衡术”若再玩砸了,韩国经济真得准备好“过冬”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