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展示

男子花10万买下二手宝马,发现比配重多70斤,拆开后排座他惊恐报警

声明:本文情节均为虚构故事,所有人物、地点和事件均为艺术加工,与现实无关。图片非真实画像,仅用于叙事呈现,请知悉。

“兄弟,十万块,这辆车你开走,我一分钱不赚,就当交个朋友了!”

“行,强哥,就这个价!”

当张伟从二手车商强哥手里接过那把带着蓝天白云标志的钥匙时,他的心还在砰砰直跳。

他终于拥有了人生第一辆宝马。

坐进驾驶室,闻着车里淡淡的真皮味道,他感觉过去所有省吃俭用的日子都值了。

01

张伟出生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工薪家庭。

他的父亲在一家国营机床厂干了三十年,手上全是磨不掉的铁屑和老茧。

母亲则在小区门口开了个小卖部,卖些烟酒零食,日复一日,精打细算。

张伟的童年,就是伴随着机床的轰鸣声和邻里街坊打酱油的闲聊声长大的。

他家不算穷,但也绝对和富裕沾不上边。

父母最大的心愿,就是他能好好读书,将来找个稳定的工作,别像他们一样辛苦一辈子。

张伟也算争气,考上了一所不好不坏的大学,学的是机械工程,算是子承父业。

毕业后,他进了一家私营的汽车配件厂做技术员。

工作不累,但工资也不高,每个月到手也就六千多块钱。

在这个不大不小的城市里,这点钱足够他自己生活,但想买房买车,就得勒紧裤腰带攒钱了。

张伟没什么特别大的爱好,不抽烟不喝酒,唯一的念想,就是车。

尤其是宝马。

这个念头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扎进他心里的。

或许是小时候看港片,里面的大哥都开着一辆黑色的宝马,气派非凡。

也或许是大学时,看着校园里那些富二代同学开着宝马接送女朋友,心里说不出的羡慕。

一个蓝天白云的标志,对他来说,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,更像是一个梦想,一个成功的符号。

他想有一天,也能开着一辆宝马,回到父母面前,让他们觉得自己有出息了。

也能在同学聚会的时候,不用再蹭别人的车,或者找借口说自己打车来的。

为了这个梦想,张伟开始了漫长的存钱计划。

他搬出了公司宿舍,在郊区租了个更便宜的单间。

一日三餐,有两餐都在公司食堂解决。

同事们聚餐唱歌,他总是找理由推脱。

女孩们觉得他无趣,他也无所谓,因为他所有的心思,都放在了那个不断增长的银行账户余额上。

他像一只勤劳的蚂蚁,一点一点地搬运着自己的积蓄。

五年下来,他终于攒够了十万块钱。

这十万块,是他所有的青春和汗水。

每一分钱,都烙着他省吃俭用的印记。

他知道,这笔钱买一辆全新的宝马是天方夜谭。

但买一辆二手的,努努力,还是有可能的。

他开始疯狂地逛二手车网站,看各种评测视频,学习如何鉴别事故车、泡水车。

他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也用上了,研究不同年份、不同型号的宝马3系的发动机、变速箱和底盘结构。

他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好了,准备去实现那个埋藏心底多年的梦想。

“小伟啊,你这又是看什么呢?”

母亲晚上来店里给他送饭,看到他又在用手机看车。

“妈,看车呢,想买辆车。”

张伟头也不抬地回答。

“买车?买个几万块的代步车就行了,你攒点钱不容易,将来还要娶媳妇呢。”

母亲絮絮叨叨地把饭盒放在桌上。

“知道了妈,我心里有数。”

张伟嘴上应付着,心里却想,我不要代步车,我就要宝马。

02

目标锁定在了一辆车龄七年的宝马320i上。

在二手车市场,这个年份的3系正是价格跳水最厉害的时候。

新车的各种光环褪去,小毛病开始显现,但核心的三大件只要保养得当,依然很能打。

最重要的是,价格诱人。

张伟在本地一个最大的二手车交易市场里,足足逛了三个周末。

他见了形形色色的车商,听了天花乱坠的吹嘘。

有的说车主是位女士,平时只开着接孩子,车况极品。

有的说车主出国急售,忍痛割爱,买到就是赚到。

张伟凭借自己学来的知识,一一识破了那些明显有问题的车辆。

不是车门有钣金痕迹,就是发动机舱的螺丝有拧动过的迹象。

直到他遇到了车商“强哥”。

强哥四十岁出头,身材微胖,总是一脸和气的笑容。

他的车行位置不算最好,但打理得很干净。

张伟看中的那辆黑色宝马320i,就静静地停在展厅的角落里,车漆被擦得锃亮。

“小兄弟,有眼光啊。”

强哥递过来一根烟,张伟摆手拒绝了。

“这可是辆好车,个人一手车,全程4S店保养,记录全都能查到。”

强哥熟练地介绍起来。

张伟没说话,开始围着车子仔细检查。

他打开引擎盖,用手电筒照着每一个角落,检查了水箱框架,看了纵梁。

他又趴下身子,检查底盘有没有托底和修复的痕迹。

最后,他坐进车里,闻了闻有没有霉味,检查了内饰的磨损程度。

一套流程下来,他发现这辆车确实没什么大毛病。

除了方向盘和座椅有些自然的磨损痕迹,其他地方都堪称完美。

“怎么样,兄弟?车况没得说吧?”

强哥一直跟在他身边,脸上挂着自信的微笑。

“看着还行,能试试车吗?”

张伟问道。

“当然可以,没问题。”

强哥爽快地拿来了钥匙。

试驾的路不长,但张伟还是感受到了那台2.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平顺。

变速箱换挡逻辑清晰,底盘扎实,没有异响。

这和他想象中宝马的感觉一模一样。

他心动了。

“强哥,这车多少钱?”

回到展厅,张伟开门见山。

“兄弟你要是真心想要,我给你个实诚价,十二万八。”

强哥伸出手指。

“太贵了。”

张伟直接摇头,这个价格超出了他的预算。

“兄弟,一分钱一分货,你看我这车况,你再去别家看看,这个年份这个车况的,绝对不止这个价。”

强哥开始诉苦。

张伟不为所动,他知道二手车买卖,水分很大,必须得砍价。

“我最多出十万。”

张伟报出了自己的底价。

“十万?兄弟你开玩笑吧,我收车都不止这个价啊。”

强哥的表情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。

接下来的一个小时,两人就在价格上你来我往地拉扯。

张伟咬死了十万不松口,强哥则一点一点地往下让。

最后,强哥做出一个非常为难的表情。

“行吧行吧,看你也是个实在人,真心喜欢这车。十万就十万,交个朋友,我这车就算不赚钱卖你了。”

强哥一拍大腿,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。

“不过说好了,这个价钱,什么都不能送了,过户费你自己出。”

“没问题。”

张伟心里一阵狂喜,但他努力控制着,没让表情太明显。

他知道,自己可能还是买贵了,但十万块买下这辆车况不错的宝马,他已经非常满意了。

03

付钱,签合同,办理过户手续。

当那本绿色的机动车登记证书交到张伟手上时,他感觉像在做梦。

他真的拥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宝马。

他把车开回自己租住的小区。

小区的停车位很紧张,他绕了好几圈,才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位置。

他小心翼翼地把车停好,熄火后却没下车。

他坐在驾驶座上,手轻轻地抚摸着方向盘上的蓝天白云标志。

真皮的触感,混合着淡淡的岁月味道,让他无比着迷。

他打开车窗,看着外面昏暗的路灯,听着发动机冷却时发出的“咔哒”声。

这一刻,所有的辛苦和节省,似乎都值了。

他给父亲打了个电话。

“喂,爸。”

“小伟啊,这么晚了还没睡?”

电话那头传来父亲沉稳的声音。

“没呢,爸,我买车了。”

张伟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。

“哦?买啦?挺好,开着小心点。”

父亲的反应很平淡。

“嗯,是宝马。”

张伟特意强调了一下。

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。

“多少钱买的?”

父亲的语气严肃了起来。

“没花多少,一辆二手的,十万块。”

张伟赶紧说。

“十万块还不多?你那点工资,得攒多少年?你这孩子,怎么这么不懂事!”

父亲的声调高了起来。

“行了,爸,车都买了,以后我好好工作就是了。”

张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争论。

挂了电话,他心里的兴奋劲儿消退了不少。

他知道父母是为他好,但他们不懂这个标志对他意味着什么。

第二天是周日,张伟起了个大早。

他要把自己的新宝贝彻底清洗一遍。

他买了毛巾、洗车液、内饰清洁剂,在小区楼下的空地上忙活了一上午。

他把车里车外都擦得一尘不染,连轮毂的缝隙都用牙刷刷得干干净净。

看着焕然一新的爱车,张伟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。

下午,他开车去了父母家。

车子停在老旧的小区里,显得有些格格不入。

邻居们都围过来看热闹。

“哟,张伟出息了,开上宝马了。”

“这车得不少钱吧?”

听着邻居们的议论,张伟心里有些小小的虚荣感。

父母看到车,表情很复杂。

母亲绕着车看了一圈,嘴里念叨着:“这么好的车,可别刮了碰了。”

父亲则板着脸,一言不发,只是默默地抽着烟。

张伟知道,想让他们真正接受,还需要时间。

晚饭时,父亲喝了点酒,话也多了起来。

“车是好车,但人要踏实。别因为买了辆好车,心就飘了。”

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。

“我知道了,爸。”

张伟认真地点了点头。

04

开上宝马的日子,和想象中一样,又有些不一样。

一样的是,车子确实给他带来了不少面子。

公司的同事看他的眼神变了,甚至连领导都拍着他的车盖说小伙子有前途。

同学聚会,他再也不用躲在角落里。

把车钥匙往桌上一放,自然就成了话题的中心。

不一样的是,这辆车的开销,比他想象中要大得多。

油耗高得惊人,百公里轻松超过十五升。

市区里走走停停,油表往下掉的速度让他心惊肉跳。

他以前骑电动车上班,一个月交通费不到五十块。

现在光油钱,一个月就得小两千。

而且他总觉得这车开起来有点不对劲。

不是机械故障,而是一种感觉。

车子开起来特别“肉”,提速总感觉慢半拍,不像一台宝马该有的样子。

而且过减速带的时候,车身的晃动也比他试驾时感觉更笨重一些。

他起初以为是自己的心理作用,或者是还不习惯这辆车的特性。

但这种感觉一直挥之不去。

有一次,公司要运送一批设备样品到客户那里,张伟主动请缨。

样品装在几个大箱子里,分量不轻。

为了搞清楚到底有多重,也为了别把自己的车压坏了,他顺路把车开到了附近一个物流园的公共地磅上。

先把空车开上去称了一下。

磅秤打印出来一张小票,上面显示着一串数字:1615KG。

张伟当时没太在意,装上货,又称了一次,记下总重,就匆匆赶去客户公司了。

晚上回到家,他闲来无事,想查查自己这辆车的具体参数。

他在网上找到了2011款宝马320i的官方技术手册。

在手册上,他看到了一个词条:整备质量。

后面跟着的数字是:1430KG。

张伟愣了一下。

他又拿出白天在地磅上称重的那张小票。

1615KG。

他拿出手机计算器,飞快地按着。

1615减去1430,等于185。

185公斤。

除去他自己80公斤的体重,还多出来105公斤。

105公斤,也就是210斤。

张伟的第一反应是地磅不准。

那是个给大货车称重用的地磅,有点误差很正常。

他又想,自己车里加满了油,后备箱还放了些杂物,这些都算重量。

一箱油大概五十多公斤,加上杂物,七八十公斤也差不多。

可210斤,这也差太多了。

他把后备箱里所有的东西都搬了出来,包括备胎和工具。

第二天,他又去那个地磅称了一次,油箱里的油也消耗了一半。

这一次,显示的数字是:1540KG。

他再次计算。

1540减去他80公斤的体重,再减去大约25公斤的半箱油。

车子的净重大概是1435公斤。

这个数字和官方的1430公斤非常接近。

张伟松了一口气,看来是昨天算错了。

可就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,他鬼使神差地把车开到地磅上,又加满了油。

然后,他再一次称重。

磅秤显示:1590KG。

张伟坐在车里,脑子飞速运转。

车重1435KG,加上满箱油(约50KG),总共应该是1485KG。

可现在是1590KG。

1590减去1485,等于105。

还是105公斤。

210斤。

除去他自己80公斤的体重,这辆车,实实在在地比官方数据重了105公斤。

也就是210斤。

他又仔细回忆了一下,官方的整备质量通常就是指的空车加上满箱油液的重量。

那么这辆车,就是平白无故地,多出来了将近70斤的重量。

因为105公斤是210斤,减去他自己的体重80公斤(160斤),还剩下50斤,加上官方数据里可能没算满箱油,额外多出来的重量,正好是70斤左右。

一个成年女性的体重,也就一百斤出头。

70斤,不是个小数目。

这些重量,到底藏在哪里?

05

这凭空多出来的70斤重量,像一块石头,压在了张伟的心上。

他把车开回家,停在楼下,然后开始进行地毯式的搜索。

他检查了后备箱的每一个角落,敲了敲备胎槽下面的隔板,听起来是空的。

他拆开了后备箱两侧的内衬板,里面只有一些线路和车身结构件,一目了然。

他趴在地上,用手电筒把底盘又仔仔细细地照了一遍。

排气管、传动轴、悬挂系统,一切都和标准车型没什么两样。

没有任何后期加装或者改装的痕跡。

他又打开引擎盖,发动机舱里塞得满满当当,也没有能藏下70斤重物的地方。

他甚至拆开了四个车门的内饰板。

除了车窗升降机、喇叭和防撞梁,里面空空如也。

一整天下来,张伟把自己累得满头大汗,却一无所获。

他坐在驾驶座上,感到一阵莫名的烦躁和不安。

这70斤的东西,就像一个幽灵,附着在这辆车上,他能感觉到它的存在,却怎么也找不到它。

他想到了车商强哥。

他拨通了强哥的电话。

“喂,强哥,我张伟,在你那买宝马的那个。”

“哦哦,想起来了,兄弟,车开着怎么样?还顺手吧?”

电话那头传来强哥热情的声音。

“车还行,就是有个问题想问问你。这车的重量好像不对劲啊,比官方数据重了不少。”

张伟直接问道。

“重?能重多少?”

强哥的语气听起来有些惊讶。

“大概七十来斤吧。”

“七十斤?哈哈,兄弟你太较真了。二手车嘛,有点出入很正常。可能是前车主做了什么全车隔音,或者加了什么底盘装甲,这都会增加重量的。不影响开,没事的。”

强哥轻描淡写地解释道。

全车隔音?底盘装甲?

张伟自己就是搞汽车配件的,他很清楚,即便做了最顶级的全车隔音和装甲,也增加不了这么多重量。

强哥的解释,根本站不住脚。

“你确定这车没别的问题吗?比如,是不是运过什么特殊的东西?”

张伟试探着问。

“那哪能啊。我跟你说了,个人一手车,一个女老师开的,平时就上下班代步,干净得很。我做生意讲究信誉,绝对不会卖问题车的。”

强哥的语气非常肯定。

挂了电话,张伟的疑心更重了。

强哥越是说得轻松,他就越觉得这里面有事。

车里所有能检查的地方都检查过了。

重量不可能在车顶,也不可能在四个轮子里。

那就只剩下最后一个他没有彻底检查过的地方。

车厢内部,座椅的下方。

他首先拆卸了副驾驶的座椅,过程很费劲,座椅底下的螺丝拧得非常紧。

拆下来之后,他把座椅搬出来,又把地毯掀开。

下面是平整的车底板,什么都没有。

他又装回了副驾驶座椅,接着去拆主驾驶的。

结果也是一样。

现在,只剩下后排了。

后排座椅分为坐垫和靠背两部分。

他先去拉坐垫。

通常,后排坐垫在前端下方有两个卡扣,用力往上一抬就能拿下来。

他使出浑身的力气去抬。

可那坐垫像是被焊死在车身上一样,纹丝不动。

这太不正常了。

张伟心里咯噔一下。

他找来一根撬棍,垫上毛巾,小心翼翼地从坐垫的缝隙里插进去。

他用力一撬。

“嘎嘣”一声,一个卡扣被撬开了。

他换到另一边,用同样的方法,撬开了第二个卡扣。

坐垫松动了。

张伟丢掉撬棍,双手抓住坐垫的前沿,用力向上一翻。

当坐垫被完全掀开,露出下面的金属底板时,张伟的呼吸瞬间停止了。

他的眼睛瞪得像铜铃,脸上的血色在刹那间褪得一干二净。

他踉跄着向后退了两步,后背重重地撞在打开的车门上。

他看着座椅下面的景象,胃里一阵翻江倒海。

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感,像冰冷的海水一样,瞬间淹没了他。

他颤抖着手,从口袋里摸出手机,手指哆哆嗦嗦地在屏幕上划了好几次,才解开锁。

他按下了三个他这辈子从没想过会按下的数字。

然后,他把手机贴在耳边,对着话筒,用带着哭腔的惊恐声音,说出了一句话。

“喂,是110吗?我要报警。”

06

后排坐垫下面的景象,简单,却又无比骇人。

那不是血迹,不是尸体,也不是任何张伟曾经想象过的东西。

车底板上,被人用电焊,焊死了一个扁平的黑色金属盒子。

盒子不大,厚度也就十厘米左右,但几乎铺满了整个后排座椅的下方空间。

焊工非常粗糙,焊缝歪歪扭扭,像一条丑陋的蜈蚣趴在上面。

为了让这个盒子能完美地嵌入,底板的原有结构被切割和修改过。

金属盒子的表面喷着黑色的哑光漆,与车底的颜色融为一体,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。

但最让张伟恐惧的,不是这个盒子本身。

而是这个盒子被撬开了一个小角。

似乎是之前就有人尝试打开它,但没有成功,只留下了一个破口。

从那个破口里,露出了里面包裹着的东西。

一层油纸,一层塑料薄膜,包裹得严严实实。

但因为破损,最里面的一层显露了出来。

那是一块块用黄色胶带缠绕得方方正正的块状物。

张伟虽然是个老实本分的技术员,但他不是傻子。

新闻里,电影里,这种包装意味着什么,他心里一清二楚。

那是毒品。

是那些能让无数家庭破碎,让无数人堕入深渊的魔鬼。

他终于明白那多出来的70斤重量是从哪里来的了。

高纯度的毒品,密度极大。

这么大一个金属盒子里,装满70斤,完全不成问题。

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车开起来那么“肉”,那么笨重了。

车辆的重心因为这个铁盒子而发生了改变。

这辆车,根本不是什么女老师的代步车。

这是一辆专门用来运输毒品的“骡子车”。

巨大的恐惧攥住了他的心脏。

他想到了那个素未谋面的“前车主”,想到了那个满脸堆笑的“强哥”。

这背后是一个什么样的犯罪团伙?

他们为什么会把这么一辆藏着巨量毒品的车卖掉?

是出了什么意外,还是一个诱饵?

自己买下这辆车,会不会已经被他们盯上了?

他们会不会随时找上门来,撬开这个盒子,拿走里面的东西,然后……杀了自己灭口?

一连串的问题和恐怖的猜想,像潮水一样涌入他的大脑。

他感觉自己的腿在发软,全身的力气都被抽干了。

所以他第一时间想到的,就是报警。

只有警察,才能救他。

电话接通后,他用尽全身力气说出了自己的地址和情况。

接线员在电话那头安抚着他的情绪,告诉他原地不要动,不要触碰任何东西,警察马上就到。

挂了电话,张伟靠在车门上,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。

他连车门都不敢关,生怕自己被锁在这个移动的棺材里。

小区的夜晚很安静,只有几声犬吠和远处传来的车声。

但对张_伟来说,周围的每一片阴影里,似乎都藏着一双冰冷的眼睛。

没过多久,一阵急促的警笛声由远及近,划破了夜空的宁静。

一辆警车闪着红蓝色的光,停在了他的宝马车旁。

车上下来两名警察,一老一少。

“是你报的警?”

年长的警察看着脸色惨白的张伟,严肃地问道。

“是……是我。”

张伟指着车里,“警察同志,车……车里有东西。”

两名警察对视了一眼,走上前。

当他们看到后座下那个黑色的金属盒子,以及破口里露出的东西时,两人的表情瞬间凝重了起来。

年长的警察立刻通过对讲机呼叫支援,语气简短而急促。

“呼叫指挥中心,发现疑似大量毒品,请求禁毒支队和技术队支援,现场需要立刻封锁!”

07

张伟被带到了派出所。

他坐在一个开着白炽灯的房间里,手上还端着一杯警察递过来的热水。

但他感觉不到一丝暖意,全身依旧在不住地发抖。

他把自己如何存钱,如何买车,如何发现重量不对,如何最终找到那个盒子的过程,原原本本地讲述了一遍又一遍。

从最初的民警,到后来赶到的禁毒支队刑警。

禁毒支队的队长姓李,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,眼神像鹰一样锐利。

李队长听完他的叙述,又让人调来了他和车商“强哥”的交易记录和通话录音。

“你提供的这些情况非常重要。”

李队长看着张伟,语气很沉稳,有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。

“初步判断,你和这件事没有直接关系,你只是一个无意的发现者。但接下来,我们还需要你全力配合调查。”

“我一定配合,警察同志,我一定配合。”

张伟忙不迭地保证。

他现在唯一的想法,就是赶紧把自己从这摊浑水里摘干净。

那辆他曾经视若珍宝的宝马车,已经被警方用专门的拖车运走,送去技术中心进行彻底的拆解。

初步的称重结果很快就出来了。

从那个金属盒子里取出的块状物,总计三十五公斤,也就是七十斤。

经过现场快速检测,确认是高纯度的四号海洛因。

这个结果让整个禁毒支队都震动了。

三十五公斤海洛因,这是近年来本市查获的最大的一起毒品案件。

其案值,按黑市价格计算,是一个天文数字。

李队长亲自给张伟做笔录。

“你再仔细想想,那个叫强哥的车商,在交易过程中,有没有什么不正常的言行?”

张伟努力回忆着。

“不正常……他说这车是个人一手车,一个女老师开的,保养得很好。现在看来,他肯定是在撒谎。”

“还有吗?”

“还有就是价格,我当时咬死了十万,他拉扯了很久,最后还是卖给我了。我当时觉得我捡了便宜,现在想起来,他可能是急着出手。”

张"伟补充道。

“卖得这么急,车里还藏着价值连城的东西,这不合常理。”

李队长敏锐地指出了问题的关键。

“只有一种可能,这个链条上出了问题。他们来不及或者不敢取走这批货,只能把车扔出来,想让它在二手车市场里流转,最后消失在人海里,以此来切断线索。”

“那……他们还会来找这批货吗?”

张伟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。

“以前可能会,但现在不会了。”

李队长看了他一眼,“因为你报了警,这批货已经到了我们手里。他们现在想的,不是找货,而是怎么逃跑。”

调查的第一个焦点,自然就落在了车商强哥的身上。

当晚,一支由特警和刑警组成的抓捕小队,就突袭了强哥的住处和他经营的二手车行。

08

强哥被抓的时候,正在家里搂着老婆孩子睡觉。

当特警破门而入,把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他时,他整个人都蒙了。

“警察同志,是不是搞错了?我可是个正经生意人啊。”

被戴上手铐的时候,强哥还在不停地为自己辩解。

到了审讯室,面对墙上“坦白从宽,抗拒从严”八个大字,他依然嘴硬。

他一口咬定,自己对车里的东西一无所知。

那辆宝马车,是他从一个姓王的客户手里收来的,手续齐全,他只是赚个差价。

“王客户?叫什么名字?做什么的?联系方式?”

李队长一连串的问题抛了过去。

强哥支支吾吾,说只知道对方姓王,是在网上联系的,交易完之后就没再联系过。

“是吗?”

李队长冷笑一声,将一份文件扔在强哥面前。

“这是我们技术同事连夜从你手机里恢复出来的数据,里面有一条被你删掉的聊天记录,你跟一个备注为‘阿飞’的人,有过这样一段对话。”

李队长清了清嗓子,念道:

“强哥:飞哥,你那台黑宝马到底什么来路?便宜得有点邪乎啊。”

“阿飞:你别管什么来路,手续是真的就行。车子有点‘小问题’,你别自己开,也别拆,尽快找个不懂行的小白卖了,钱到手就行。”

“强哥:有多‘小’?”

“阿飞:小到能让你这辈子都翻不了身。别问了,想赚钱就按我说的做。”

审讯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。

强哥看着那段被恢复的聊天记录,脸色煞白,汗水从额头上大颗大颗地渗出来。

他知道,自己瞒不住了。

在强大的心理攻势和证据面前,强哥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。

他交代了所有的事情。

大概半个月前,他生意上认识的一个叫“阿飞”的社会人找到了他。

阿飞给了他这辆宝马车的钥匙和一套真的假不了的过户手续,让他帮忙尽快卖掉。

价格低得离谱,只要六万块。

强哥在二手车市场混了这么多年,知道这里面肯定有猫腻。

他当时也怀疑过是盗抢车或者有什么问题,但他检查了手续,又查了车辆状态,一切正常。

贪婪最终战胜了理智。

他觉得只要自己不深究,把车尽快脱手,就能净赚好几万。

阿飞当时特别嘱咐他,找个不懂车的年轻人,最好是那种有点虚荣心,想花小钱办大事的。

张伟,就这样不多不少,正好成了那个最完美的目标。

强哥交代,他从来没敢动过后排座椅,因为阿飞警告过他。

他只是隐约猜到车里可能藏了什么违禁品,但没想到会是数量如此巨大的毒品。

“我就是一时鬼迷心窍啊,警察同志,我真不知道是那玩意儿啊,我要是知道,给我一百个胆子我也不敢碰啊!”

强哥在审讯室里痛哭流涕,追悔莫及。

根据强哥提供的线索,警方立刻锁定了那个叫“阿飞”的男人。

09

阿飞的真实身份很快就被查清。

他叫刘飞,有多次犯罪前科,是一个贩毒团伙里的中层成员,专门负责运输和散货。

警方发现,就在强哥把车卖给张伟的第二天,刘飞就匆匆离开了本市,去向不明。

这显然是畏罪潜逃。

一张针对刘飞和其背后团伙的天罗地网,迅速铺开。

李队长判断,这个团伙之所以急着抛弃这辆藏有巨额毒品的车,一定是内部出了重大变故。

通过对近期全市治安案件的排查,他们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。

就在刘飞把车交给强哥的前一天晚上,市里另一伙黑恶势力,因为地盘纠纷,和刘飞所在的团伙发生了火拼。

刘飞的大哥,也就是这个贩毒团伙的头目,在火拼中被对方砍成重伤,秘密送去抢救,生死不明。

整个团伙瞬间树倒猢狲散。

刘飞作为头目的心腹,知道这批货的存在。

老大倒了,他既不敢私吞,又怕这批货放在手里会引来警察或者仇家的追杀。

情急之下,他想出了一个自以为聪明的办法。

将这辆“骡子车”通过二手车市场洗白,让一个毫不相干的普通人买走。

这样一来,车子就从他们的世界里消失了。

就算将来警察或者仇家顺着线索查到这辆车,也只会查到一个无辜的倒霉蛋,而他自己,则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远走高飞。

他万万没有想到,自己千挑万选的那个“不懂行的小白”张伟,竟然会因为车子多了70斤重量这种离奇的原因,把车给拆了,还报了警。

掌握了全部线索后,警方对刘飞展开了跨省追捕。

一周后,在邻省的一个小县城里,警方在一个出租屋内,将正在睡梦中的刘飞抓获。

刘飞到案后,对其犯罪事实供认不讳。

顺着他这条线,警方乘胜追击,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,将这个盘踞本市多年的贩毒团伙连根拔起,主要成员悉数落网。

那名在火拼中重伤的团伙头目,最终也没能抢救过来。

一个庞大的犯罪帝国,因为一次偶然的黑帮火拼,和一个较真的年轻人,就这样土崩瓦解。

案件告破后,市里给禁毒支队开了表彰大会。

张伟作为案件的重大线索发现人,也被邀请参加。

10

表彰大会上,市局领导亲自给张伟颁发了“见义勇为良好市民”的证书和一笔二十万元的奖金。

领导握着他的手,高度赞扬了他细致的观察力,和面对危险时临危不惧、果断报警的勇气。

张伟拿着红色的证书和沉甸甸的奖金,心里五味杂陈。

他当初买这辆车,是为了面子,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。

却没想到,这辆车给他带来了一场毕生难忘的噩梦,也带来了一份意想不到的荣誉和财富。

那辆宝马车,作为关键证物,已经被警方封存,不可能再还给他了。

而他买车的那十万块钱,在警方的协调下,从被查封的强哥的资产里,作为赃款退还给了他。

强哥因为参与倒卖藏毒车辆,隐瞒不报,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。

一切尘埃落定。

张伟的生活又回到了正轨,但他的心态,却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。

他不再执着于那个蓝天白云的标志。

经历过生死一线,他才明白,所谓的面子和别人的眼光,是多么的虚无缥缈。

踏踏实实地活着,比什么都重要。

他没有再去看任何二手车。

他用追回来的十万块,加上奖金二十万,凑够了首付,在离父母家不远的一个新小区,买了一套小户型的两居室。

签下购房合同的那天,他带着父亲一起来的。

父亲看着他,眼里不再是责备,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欣慰和骄傲。

“爸,等房子装修好了,您和妈就搬过来住吧。”

张伟笑着说。

“我们住老房子习惯了,你自己住就行。以后踏踏实实上班,好好过日子。”

父亲拍了拍他的肩膀。

一年后,张伟搬进了新家。

他没有买车,每天坐地铁上下班,觉得无比轻松自在。

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和生活上,因为表现出色,被提拔成了技术组的主管。

他偶尔也会在路上看到黑色的宝马3系驶过。

他会看上一眼,然后笑笑,继续走自己的路。

那个曾经让他魂牵梦绕的梦想,如今看来,就像一场荒诞的戏剧。

他很庆幸,自己当初因为那多出来的70斤重量,而选择了刨根问底。

也庆幸自己在掀开后座的那个瞬间,战胜了恐惧,拨通了那个正确的电话。

有时候,人生就是这样。

一个不经意的细节,一个关键时刻的选择,就足以改变一切的走向。



Powered by 意昂体育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© 2013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