降息35个基点、狂买4.6万亿ETF!A股3600点能冲成超级大牛市吗?
近期,股市悄然攀升至三千六百点附近,这一态势堪称2021年乃至2015年以来A股最为强劲的行情。
一时间,市场上众说纷纭,大家都在热烈探讨,当下这波行情能否复刻2005年或2014年的辉煌,演变成一场超级大牛市。
A股历史牛市与经济状况的微妙联系
回顾A股的历史长河,“经济形势好才会有大牛市”这种观点其实并不完全正确。
在1995-2001年的牛市以及2014年的牛市期间,国内GDP增速都处于下行阶段。
反而是2005年那波牛市,恰好赶上了经济上行的好时机。
这表明,A股牛市与经济走势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。
孕育超级大牛市的关键要素
要催生一场超级大牛市,有三个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。
首先,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是牛市启动的“催化剂”。
2004年,“国九条”一经出台,犹如一颗重磅炸弹,在资本市场引起了巨大反响,不久之后,牛市的号角便吹响了。
2014年,“新国九条”的推出,更是让行情一路高歌猛进。
再往前看,1994年和1999年,每当高层明确表态要稳定股市、推动股市发展时,大量资金就会迅速涌入市场。
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,为市场撕开了新的发展口子;2014年的货币化棚改大规模释放资金,再加上“双创”政策的推动,A股历史上的这些大牛市,无一不是在政策或改革的强力推动下实现的。
其次,市场上充足的资金供应是牛市持续的“燃料”。
1995年和2015年的牛市,都伴随着频繁且大幅度的降息操作。
在这种情况下,资金为了寻求更高的收益,自然会流向股市。
2005年虽然表面上在加息,但背后隐藏着一个关键因素——汇率改革。
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从1:8.2大幅下降到1:6,这使得大量外资疯狂兑换人民币,涌入国内市场购买各类资产,市场上的热钱多得都快溢出来了。
归根结底,牛市的背后都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。
最后,老百姓的投资热情也是牛市的重要推动力。
中国人向来有储蓄的习惯,但在历史上有两个特殊时期例外。
1999-2000年以及2006-2007年,银行居民存款不仅没有增加,反而有大量资金流入股市。
正是这种老百姓积极参与的热情,将牛市推向了高潮。
当下行情的综合分析
当下的行情是否具备孕育超级大牛市的条件呢?从政策层面来看,去年第三次“国九条”已经正式落地,这意味着第一个关键条件已经满足。
资金方面更是无需担忧。
从去年9月至今,央行已经累计降息35个基点,降息力度是近年来最大的。
今年上半年,财政赤字大幅增长45%,创下了历史纪录。
最近,国家更是投入1.2万亿用于建设雅鲁藏布江水电站,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投入,充分表明市场上资金十分充裕。
再看看老百姓手中的存款,高达162万亿。
而且,资金已经开始源源不断地流入股市。
去年央行推出8000亿定向再贷款政策,促使保险、券商等金融机构积极入场购买股票。
公募基金在购买ETF方面更是投入了4.6万亿,创下了历史新高。
南下港股的资金在半年内就超过了8000亿,相当于去年一整年的规模。
种种迹象都表明,资金正在持续流入股市。
牛市投资的风险与策略
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是否已经进入牛市,但种种迹象都显示出牛市的端倪。
然而,投资者千万不要以为进入牛市就可以轻松赚钱。
以2005年的大牛市为例,在牛市过程中,市场回调五六次是很常见的情况,跌幅在10%-20%也屡见不鲜。
如果投资者不能把握好投资节奏,盲目追高,很可能在牛市中遭受比熊市更严重的损失。
因此,投资者应该耐心等待市场回调到相对低点时再进行布局,避免盲目跟风追高。
从长期来看,股市整体向上的趋势是大概率事件,但短期内市场的震荡是不可避免的。
在投资过程中,一定要保持冷静和耐心,不要急于求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