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国官方派人潜入中国集安,雇人盗墓还拍成电影,为何这么猖獗?
1997年秋天,吉林集安一座千年古墓的铁门被悄然撬开。盗墓者不是为金银珠宝而来,他们的目标竟是墙上那些色彩斑驳的壁画——用角磨机切割,用铲子硬撬,连残缺的碎片都要装进麻袋。更荒诞的是,指挥这场文化抢劫的幕后黑手,竟是隔海相望的韩国古董商。当中国警方顺藤摸瓜破获案件时,韩国人却拍了一部电影,把盗贼美化成"爱国英雄"。这出跨国文化争夺战,暴露了怎样令人瞠目的历史认知差异?
中韩两国考古学家曾在国际论坛上争得面红耳赤。韩国学者坚持认为高句丽壁画上的骑射图是"韩民族勇武精神的象征",中国专家则甩出墓中出土的汉字铭文:"公元357年"的纪年明确使用中原王朝年号。更讽刺的是,被盗的"四神图"中,玄武龟蛇缠绕的造型与汉代墓葬如出一辙,而韩国盗墓电影里却宣称这是"证明高句丽独立于中华文明的铁证"。
集安当地老农张大伯至今记得2000年那个夏夜,巡逻时发现墓区有手电光晃动。那些人拿着测绘仪和切割工具,动作熟练得像在自家后院收白菜。"他们专挑壁画接缝处下手,带不走的就用锤子砸。"警方后来清点时,被毁的麒麟图碎片装了整整三个编织袋。而韩国买家的付款方式更显狡猾——通过香港账户转账,用"艺术品修复赞助"名义洗白赃款。
2020年电影《盗墓同盟》上映时,镜头公然展示盗贼用热熔胶抢救壁画的"感人场景"。现实中被判死刑的主犯金权红,在银幕上成了智斗中国警察的孤胆英雄。韩国网民在评论区欢呼:"这是拿回我们祖先遗产的正义行动!"殊不知他们口中的"国宝",壁画下层还覆盖着东汉风格的云气纹——这种工艺比高句丽建国早了两百年。
中韩官方近年虽建立文物追索机制,但韩国法院以"原告需自证文物来源"为由,至今未判决任何返还案例。更棘手的是,某些被拍卖行转手多次的壁画,已被欧美收藏家以"善意取得"名义收藏。吉林省文物局老局长苦笑:"我们拿着1961年的保护文件去交涉,人家却说这是'冷战时期的政治产物'。"
韩国人总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,但给小姑娘整容到亲妈都认不出来就过分了。一边把汉字碑刻说成"古代韩文",一边把中原风格的壁画认作"民族瑰宝",这种精神胜利法连阿Q都自愧不如。更魔幻的是,他们拍盗墓电影时居然忘了——真正的高句丽王族墓志铭都是用汉字写的"臣服大隋""奉唐正朔"。
当韩国把盗墓贼捧成民族英雄时,我们是否也该学他们拍部《鉴宝风云》,让包青天穿越来断一断:到底是谁家祖宗在墓里刻满了汉字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高见——支持文化保护的点赞,觉得"天下文物天下人共享"的请转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