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展示

二代接班难?学孙权4招守好家业!

 

在商业浪潮的更迭中,二代创业家既手握父辈积累的资源与基业,也面临着市场环境剧变、企业转型压力等挑战。三国时期的东吴之主孙权,年少继承父兄基业,不仅稳固江东政权,更实现疆域拓展与国力提升,其“守业不守成,开拓不离根”的智慧,恰能为二代创业家提供独特启示。

一、平稳接班:以“稳”立本,夯实根基

孙权十九岁承继江东大业时,内有宗族矛盾、部将离心,外有曹操、刘表等强敌环伺。他并未急于推行激进变革,而是采取“固本培元”之策:对内重用周瑜、张昭等父兄旧臣,通过授予实权、给予信任,快速稳定核心管理团队;对外采取“保境安民”战略,避免与曹操直接冲突,为政权巩固赢得时间。这种“先稳定后发展”的思路,使东吴政权得以平稳过渡。

对二代创业家而言,继承家业并非简单延续,而是需在保持企业核心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。例如,方太集团创始人茅理翔将企业交棒给儿子茅忠群后,后者并未盲目颠覆原有厨电业务,而是在继承“高端化”战略的同时,将儒家文化融入品牌理念,推出“集成烹饪中心”等创新产品,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。平稳接班的关键在于,既要维系企业原有的资源网络与品牌价值,又要找到与时代需求契合的突破口。

二、用人智慧:打破代际壁垒,构建多元团队

孙权用人不拘一格,敢于突破传统。他重用陆逊等青年才俊,力排众议任命其为大都督,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;同时接纳甘宁等降将,以包容姿态整合各方力量。更重要的是,孙权善于搭建“老中青”结合的人才梯队,让张昭等老臣发挥经验优势,陆逊等中生代承担核心事务,诸葛恪等新生代崭露头角,形成人才代际传承的良性循环。

二代创业家常面临“新老团队融合”的难题。部分企业因过度依赖家族成员或元老,导致创新不足;而盲目引入职业经理人又可能引发管理冲突。借鉴孙权之道,创业家需建立开放的人才机制:一方面尊重元老的历史贡献,通过顾问委员会等形式发挥其经验价值;另一方面大胆启用年轻人才,为团队注入活力。例如,海澜集团创始人周建平之子周立宸接班后,组建年轻化的设计与营销团队,推动品牌向年轻化转型,成功吸引Z世代消费者。

三、战略创新:在守成中突破,寻找第二增长曲线

孙权治下的东吴,既坚守江东鱼米之乡的地缘优势,发展造船业与海上贸易,又敢于开拓新领域。他派卫温、诸葛直率领船队抵达夷洲(今台湾),开辟海外航线;在农业上推行屯田制,实现粮食自给。这种“立足优势,多元拓展”的战略,使东吴在魏蜀吴三方博弈中始终保持竞争力。

二代创业家往往坐拥成熟的产业基础,但也容易陷入路径依赖。面对数字化转型、消费升级等趋势,需以孙权的创新思维寻找新增长点。守业与创业的平衡,在于既要深挖原有业务护城河,又要敏锐捕捉行业变革中的机会。

四、危机应对:以韧性破局,化挑战为机遇

孙权执政期间,东吴多次面临生死考验:赤壁之战抵御曹操南下,夷陵之战对抗刘备复仇。面对强敌,他既不盲目冒进,也不消极避战,而是审时度势调整策略——赤壁之战联合刘备抗曹,夷陵之战以守为攻消耗敌军。这种灵活应变的能力,使东吴在夹缝中生存壮大。

在商业环境瞬息万变的今天,二代创业家同样要直面经济下行、技术颠覆等危机。例如,疫情期间,不少家族企业因固守传统经营模式陷入困境,而部分二代管理者迅速调整策略,将线下业务迁移至线上,通过直播带货、社群运营等方式实现逆势增长。孙权的经验表明,危机中往往蕴藏转机,关键在于以开放心态拥抱变化,快速迭代商业模式。

孙权的故事揭示,二代创业绝非“躺赢”的游戏,而是需要在继承中创新、在稳健中突破。创业家既要传承父辈积累的资源与精神内核,又要摆脱固有思维的束缚,以开放的人才战略、创新的发展思路和坚韧的危机应对能力,带领企业穿越商业周期,实现基业长青。从江东一隅到鼎立三国,孙权的智慧,正是二代创业家破局重生的宝贵指南。

文章作者:卢俊卿(天九共享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,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十人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公益人物。)

 



Powered by 意昂体育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© 2013-2024